2024年12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融资租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该通知旨在推动融资租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在全国及全球融资租赁领域的竞争力。措施涵盖了支持范围、主要支持措施及实施细则,以期为融资租赁企业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
亮点
支持范围
该措施适用于符合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定位的融资租赁企业,包括内外资企业在内的专业化租赁公司及其子公司。
主要支持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融资租赁产业的竞争力,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支持市场主体:鼓励租赁企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激励。
服务重点行业:聚焦民航、医疗设备、绿色租赁,提供专项奖励和支持。
特色业态发展:推动跨境和离岸租赁创新,鼓励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支持融资租赁资产转移中心建设,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实施时间
本措施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
观察与分析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阶段,该行业为各类企业提供了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级的经济特区,其制定的这一系列措施将为融资租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市场机会。
然而,政策的实施效果仍需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融资租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灵活运用政策资源,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同时,人才短缺依然是行业发展的瓶颈,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建议
主动参与政策
融资租赁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利用政策优势提升竞争力。
加强金融合作
鼓励融资租赁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市场化的金融产品,提高融资效率。
培养和吸引人才
企业应重视人才招聘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利用政策优势,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增强企业的国际化运营能力。
通过积极利用这些政策措施,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巩固其市场地位,推动创新,并增强长期可持续性。与监管框架的密切合作、战略金融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对人才发展的关注将是驾驭不断变化的融资租赁行业格局的关键。此外,扩展到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将使企业能够利用新的增长机会,同时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随着临港新片区将自身定位为优质金融服务中心,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促进一个更具活力和韧性的融资租赁生态系统。这些举措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政策支持,还取决于行业参与者的敏捷性和战略远见。通过将业务战略与新兴市场趋势和监管进步保持一致,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在加速经济转型和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